1.有关春运感受的作文
一年一度的春运热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数以亿计的人集中在数十天的时间内大流动,大迁徙。交通部门把铁路、公路、飞机、轮船等所有能动的交通工具全都用上了,但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多年的老问题,以至于每到春运时节,全国都在喊挤,于是春运成了成千上万人最关注的话题,成了各种媒体报道的重点,成了全国人民的热点。虽然国家各个部门都在通力合作想缓解春运压力,不少专家学者也在想方设法给春运支招,如:大幅提高票价,加快交通建设等,但春运热始终没有一丝一毫降温的迹象,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我觉得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春运问题,应该把功夫用在诗外。
首先是实现经济均衡发展。春运的主要运输对象是民工,也就是外来打工者。现在春运流动人口之所以这么多,流动范围这么大,关键是全国不少经济欠发达省份的人大多都拥向了珠三角、长三角等极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股春运大军都集中在春节这段时间返乡和回城。如果国家经济能够实现均衡发展,每个省都有一二个中心城市或地区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或者每个大区(西北、西南、东北、华中)都有几个经济中心能够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就近消化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大家就没必要全挤向少数几个经济发达地区。
其次是实现外来人员国民化待遇。长期以来,外来人员虽然对就业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一直都没有享受到与当地居民一样的国民待遇,在就业、教育、养老、医疗、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都“享受”到低人一等的待遇,处处受到不平等对待,使外来人员很难融入到当地的经济生活中,大家始终觉得自己是个外来打工者。“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逢年过节便迫不及待地想回到自己的家便不难理解了。因此我们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外来人员的各项待遇,早日全面实现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一视同仁,为外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创造条件。
再次是实现外来人员安居乐业。解决了外来人员的国民化待遇问题后,各级政府和部门还得解决外来人员安居乐业问题,只有外来人员在就业所在地实现了安居乐业,外来人员逢年过节的大范围流动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在解放初期,国家经济全面建设的时候,多少东北人南下支援祖国各地建设,又有多少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到国家“三线”去工作,当时为什么没有出现现在的春运高峰现象,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国家很好地解决了这些人的安居乐业问题,使他们无论走到那里,哪怕是再贫困的地区、再落后的地方,大家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即使并不富裕),使他们不再眷恋原来的家。现在这些外来人员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如果给他们解决了住房、养老保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让大量外来人员都实现安居乐业,这样大家逢年过节就没必要回家了,因为这里本身就是他们的家。
2.铁路春运志愿者感想
我的文章。
一个人的车站 一个人的车站 北方,南方,车站;南方,北方,车站。 窗外,寒风刺骨,雪粒狠狠地砸在玻璃上,啪啪的响个不停,而记忆中的南方,是喧闹,是燥热,是无奈的一次一次的擦拭汗水。
中国疆域之大,使南北方气候差异很大,在南下的路上,我一件一件的脱下我的棉衣,北上途中我又把它们一件一件的穿上,我很惊讶于那些返乡的年轻人,一件单薄的的衬衫,一条短短的裙子,是否能经受得起家乡的寒风。 我依然记得,七十多岁还在南方工作的那位东北老汉,不知他在M站转车是否顺利。
我依然记得,与我年龄相仿的那位山东小伙,他是否想好了下回出门的目的地。 我依然记得,喜欢热闹,希望列车晚点到站的那位大姐,她现在是否已经不再寂寞,回到了她喜欢的环境中。
我依然记得,那位说话声音很小的女孩。
我的L次列车还是在不停地避让,靠站,临时停车。但终于,终点站到了,旅客们下了地道,开始了他们另一段的旅程。
我们也能踏上下班回家的列车,在某一个小站,我们可以互相感叹,终于到了自己的地方。天已经苍苍亮,远处的羊肉汤馆已经开张了,我们向前走去。
而停靠在站台上的L次列车,它已经很累了,被机车缓缓地推进的车库,等待,等待着下一次的起程。
原地待命。 雪依然在下,我有些恍惚,有些心神不宁。
{这是我的第一次春运经历}我的qq308784740。
3.今年春运的感想
作者:魏英杰 又一轮暴雪袭击中国南方,各地灾情雪上加霜。
值此非常时刻,有教授叶春生者,不辞辛劳在广州某论坛开讲布道,为春节申遗支招:“广州火车站现在那么多人在等待回家,政府可以拍下这种回家的场面,记录下这些人不畏风雪、不畏等待的心声,作为申报的资料。”(2月3日《南方都市报》) 这种话,放在眼下背景,恐怕是个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就拿他所指的广州火车站,这些天滞留旅客数十万,群情万分焦灼,场面异常混乱。现场的照片、视频很多,相信看到的人都不太可能笑得出来。
可这一切,在叶教授眼里,不仅是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线,还是不可多得的申遗素材。专家的眼光果然就是和普通人不一样。
只不过,当他高谈阔论的时候,难道就没觉得自己除了专业分析还缺了点什么。比如心眼? 如果这么说,这位专家还没觉得自己的言论有何不妥。
这里再提供一二则“素材”给他参考。2月2日,就在叶教授坐而论道的当天凌晨,老家湖北的姑娘李红霞在广州火车站被人流挤迫倒地昏迷后,抢救无效死亡。
不知当时叶先生是否已经得知此事。倘若不知道的话,我想他也应该知道,半个多月前,女大学生冷静在芜湖火车站被人流挤下站台后被火车当场轧死。
假如专家对这种种不幸早有所耳闻而能够不为所动,一意遵循其冷漠的专业精神,那么,“情商”这种词汇就是心理学家的杜撰了。 当然,教授说这番话也许是被媒体“误植”了,或者不过就事论事,完全没有伤害被他看作申遗绝佳“资料”的人们的意思。
不过,即便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过年是民俗没错,但“回家”肯定不是他所谓的“民俗行为”。人们之所以在春节期间回家,更多是改革以来的社会现实造成的一种被动的选择。
换言之,回家只不过是过年的手段,重点却是亲人团聚。而且如果节假日制度更为合理的话,我相信返乡人群不会如此庞大。
这位专家的专业领域是民俗学,但用民俗学来解释春运现象,并不能解释其全部成因。 说到底,这一切既无关申遗也无关民俗,不过是一位专家在一个不合适的时间和场合,说了几句不合时宜的厥词。
在雨雪灾害面前,个人也许什么都做不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视伦理常情,信口开河。
4.有关春节过年回家团圆,但又离乡,回乡的作文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过年倍受人们的欢迎。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象征着和谐,美好与团聚。一提到年,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期待。
“归”之焦急
过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然而我与爸爸仍身处他乡。爸爸为工资发放忙碌,而我一直在工地期待他忙完。有时甚至做梦都会想到与亲友团聚的情景。我也深深领悟到了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伤感。
“追”之后果
今天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我们踏上归途。由于天气原因道路积雪,路面结冰,车辆行驶困难。加之车辆众多,驾驶技术和疲劳驾驶等原因,造成交通事故高发期。
本来每一辆车都井然有序的行驶着,突然有一辆小车加快了时速,由于路面结冰,小车的后视镜挂在了前方一辆卡车尾部;还有的车辆想进入服的后视镜挂在了前方一辆卡车尾部;还有的车辆想进入服务区,但由于惯性,撞在了高速公路的护栏之上;有的想超车,在超车道上飞快行驶着,由于来不及减速与另一辆车发生追尾……
“聚”之喜悦
看着这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故,我与爸爸的神经系统进入高度紧张状态。经三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平安到达家中。在家中,我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与家人团聚的喜悦。一路上的疲惫之感顿时烟消云散……
5.春节反乡的意义
春节长假期间,数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是中华大地上的一道特殊景观。
从经济学和知识管理学的角度看,伴随着人口流动的是信息的交流和知识的传播。在这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中,尤其值得提到的是返回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家乡探亲过年的群体。
这一群体又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在外求学的大学生、研究生;二是已在外成家立业的所谓成功人士;三是外出打工的民工。 按照新经济增长理论,这一群体会带来知识的扩散和传播,从而会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
同时,中国人的春节情结使得许多人在春节期间都在走亲访友、品茶欢宴、促膝交谈。他们谈论外地的习俗、打工的经历、学习的技艺等等。
于是,春节期间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超大平台和知识传播的超大课堂。 虽然手机、电话、电脑网络等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便捷、迅速,但它们永远也不能替代面对面的信息交流。
信息分为标准化信息和非标准化信息,前者指的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媒体正式发布的信息,后者指的是无法通过媒体传输或完整传输的非正式消息。非标准化信息大多需要面对面的口口相传以及面对面的语言的充分挖掘,甚至需要配合面部表情和眼神等才能达到传输效果。
许多原本不想或者不敢外出打工的人,正是听了春节期间在外打工者的绘声绘色的“演讲”后,才感觉到外面世界的精彩,下定决心走出家乡去闯荡一番的。也正是很大程度上由于春节期间的交流和沟通,出现了先行外出打工者引导和带领后来打工者,从而出现了同一地方打工者在大城市集聚的有趣现象。
另一方面,一些外出打工者在春节期间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发现了家乡的投资机会,从而决定不再出去,留下来在家乡设店开厂。在外打工所学到的技艺、培育的经营理念和开阔的眼界等,便通过这些打工者的回流植根于欠发达地区。
至于那些已在外成家立业的“成功人士”和在外求学的学子的返乡探亲,可能更会起到一种榜样作用和激励效应。 从知识学的角度来看,根据迈克尔·波兰尼的划分,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是指能够被人类以一定符码系统(譬如语言、文字、旗语等符号形式)加以完整表述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指那种难以表述的知识,如技艺高超的厨师的厨艺便属于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具有高度的语境限制,也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观摩、传授,甚至配合以边干边学方能逐渐领悟。隐性知识的有效传播常常是通过人员的流动来实现的。
外出打工者的春节返乡尤其是在家乡的沉淀,正是隐性知识有效传播的一种载体。 每年春节过后,当地外出打工的流向和流量就会根据春节返乡者带回的信息进行一些调整,当地的知识状况就会有一些改进,甚至对一些小地方来说,知识水平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也就是说,这是落后地区或欠发达地区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提升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欠发达地区的一种特殊教育方式,教师就是那些春节返乡者。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春节返乡者也会在返乡期间受到教育,身上依附的人力资本也会得到提升。因为家乡亲人的嘱托和家乡的亲情、家乡的面貌,会增加他们的责任感、使命感。
人力资本不仅包括智商,也包括情商,不仅包括技艺,也包括观念。 所以,发达地区或大城市的政府、居民都应该善待来自外地的民工,他们不仅在这里提供服务,创造财富,也在这里学习,然后将学习成果带回去。
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实际上也意味着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交通部门在春运期间的客流运输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它还是全社会知识传播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6.急求一篇1500字的铁路春运志愿者心得,,,,,急啊,
随着铁路春运的启动,我作为广州市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名投身其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送出微笑,送出温暖,为旅客返家提供便利。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我也从中受益,获得锻炼,提升了各方面的素质水平。
2010年1月21日,星期六,是我参加广州南站春运志愿活动的第一天。至此,我开始了我为期十五天的春运志愿服务。
我生在汕头,长在汕头,在汕头生活了整整20年,年年都能听到媒体报道春运的新闻,却从未体会过离家在外的游子迫切回家团聚的心情。但是自从我成为了一名广州南站的春运志愿者之后,深深感受到了离家在外的游子那种对家、对亲人、对团聚的渴望。
记得那天晚上,当一名旅客向我询问能否买到回乡的火车票时,那焦急的神情打动了我。他说他刚从国外务工回来,一下飞机就直奔火车站买火车票,就是希望能够早一点回家。看到他双眉紧缩,生怕买不到回乡的车票,我把他带到发售全国票务的售票处并安慰他:“放心,一定可以回家过年的。”并报以诚恳的微笑,听着这话旅客一下子也平抚了许多。
为期十五天的志愿服务已经过半,在这些天中,我和我的志愿者伙伴们对广州南站由不甚了解到几乎可以称为“南站通”。现在,当旅客向我们询问不同车次的检票口时,我们已经可以不用查询资料而脱口而出;但外国游客向我们询问问题时,志愿者们可以用流利的外语给出满意的答复,那种身为一名中国人、身为一名中国志愿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目睹到了人们匆匆返乡的身影和春运铁路工作者的艰辛,当我作为一名志愿者服务铁路春运,我也认识到自己服务的重要性。为了能够让每位顶着广州萧瑟寒风进站乘车的旅客能够安全、顺利的回家过年,我们积极引导旅客进站上车,耐心的解答旅客提出的各种问询。无论工作多么艰辛,在服务旅客时我们的脸上永远洋溢着微笑。看着旅客们踏上归乡的征程,我们的心情是快乐的,我们要用我们的努力和微笑温暖了整个春运,温暖每一位乘车旅客的心。看着每一位被我们帮助的旅客顺利进站,听着耳边传来的一声声“感谢”,我们的心中洋溢着自豪和满足。也许我们做的只是一些小事,也未必能给春运的困难带来什么多大的帮助,但是能够陪伴那些思乡的旅客一起等待,并看着他们踏上回家的列车,心中很是温暖。也许这就是我和我的志愿者伙伴们坚持在最艰苦的岗位上的源动力。
南站的晚上,人头攒动,而我们站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的为广州“春运”奉献自己的一份热忱。
祝愿每一位思乡的旅客一路平安,新春快乐!
7.寻人启事作文
春运后的一天,我翻开报纸,一下子就被头条的四个大字——“寻人启事”吸引住了。
难道现在真的是有钱走遍天下吗? 连寻人启事也能上头条!这个标题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倒要看看这则寻人启事有多厉害!”不看不知道,一看冒问号。明明是寻人启事,怎么说起协助春运的解放军了?我的好奇心一下子“吃”进了一大堆问号,胖了一大圈,这么有趣的新闻,哪有不读下去的道理?原来,这个寻人启事是寻找那些协助广州春运的解放军们的:2008年中国雪灾是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灾。
在广州火车站,回乡心切的人们挤满了整个候车大厅,春运开始至2月2日,广州地区共发送旅客705.5万人次,可由于大雪封闭了道路,导致广州火车站地区仍有约10万名旅客候车!这些滞留在车站的人们,带着归家的急切期盼,时刻注视和追逐着每一趟靠站的列车,广场上秩序乱成一团。在这时,解放军们出现了。
他们为了这次春运,组成一堵堵绿色人墙,控制车站内的秩序,并且还要随时关注旅客的安危,在人群中抱出被挤昏迷者……往往要到下午四点多时,才能坐下来吃“午饭”。读着读着,我不禁思绪万千。
春节,一个应该和家人团聚的节日!或许,有千千万万个个家庭,能一起迎接新年,却又有千千万万个个家庭,总有几个成员不能参加倒数;或许,有千千万万个个孩子,正和全家一起旅游,却又有千千万万个个孩子,只能带着对亲人的思念进入梦乡;或许,有千千万万个个老人,正对着儿孙倾诉着童年的愉快,却又有千千万万个个老人,只能盼着儿女们回来团聚。我们能理解回家的心情,理解团圆的期盼,也感谢相关部门及在一线奋战的人们,但这远远不够。
我们经历了98洪水,经历了2003非典,如今又遇罕见雪灾。这场雪灾引起了人们的忧虑,也惊醒了麻木的心!鼓舞士气、激发斗志,众志成城。
横下一条心抗击雪灾,我们成功了!今年春运遭受了罕见的风雪灾害,但在春运期间也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事迹,无论是领导,还是解放军,还有所有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竭尽所能协助这次春运。我感谢这则新闻,它使我们体会了感动,学会了坚强,是全中国的所有的参与者、旁观者都明白了——冰雪无情人有情。